4AUZ3bN9F9d energy.huanqiu.comarticle榜单┃中国能源产业“特色鲜明企业”典型案例/eh6hgvooo/eh747rur4为了进一步促进能源产业创新成果的高效应用,发挥品牌效应推动双循环发展格局,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产业品牌研究与传播中心面向能源企业启动征集创新成果案例,从300多份申报资料中筛选出了较具特色的案例进行研究分析,得出了“特色鲜明企业、绿色低碳项目、高效解决方案、时代特征人物、品牌建设成果”五大类别共计106个典型案例,于近日分别进行宣传推广。近年来,能源企业加快推进能源转型、打造大国重器、引领中国能源走向世界等方面取得了无数令人瞩目的成就。能源央企国企以及各行业龙头企业更是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贡献了中流砥柱的力量。 “特色鲜明”称号是给予在产业转型创新发展中,对具有独特性的代表企业冠上时代标签。这些企业根据自身定位,发挥自身优势,与业界各条块融合协调发展,积极推动我国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充分彰显了责任担当,共同绘就了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时代能源发展画卷。打造“中国第一氢能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化作为中国最大的炼化企业,拥有雄厚的制氢产能及较为完善的配套产业链。2021年,公司生产燃料电池氢500吨,加氢站实现加氢800吨。目前年生产氢气约390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4%。规划到2025年,建成成油氢合建站、加氢站1000座,加氢能力12万吨/年左右。2022年9月,提出按照“千站加氢引领,百万绿氢示范,双轮驱动创第一,替代减碳超千万”的目标,围绕氢能交通和绿氢炼化大力发展氢能一体化业务,打造“中国第一氢能公司”。新能源消纳最大贡献者——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已建成20多项特高压输电工程,成为世界上输电能力最强、新能源并网规模最大的电网。2021年,运营的13条直流特高压线路总输送电量4048亿千瓦时,可再生能源电量占输送电量的50.2%。截至年底,经营区新能源装机容量5.4亿千瓦,新能源利用率保持在97%以上。“十四五”期间,计划投入电网投资2.4万亿元,继续大力推进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建设。力争2025年公司经营区跨省跨区输电能力达到3亿千瓦,2030年达到3.7亿千瓦,输送电量中清洁能源电量占比达到50%以上。海上风电产业链“链长”——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华能集团作为中国最大的海上风电开发商之一,持续开展大量工作,发挥产业链“链长”作用,组建创新联合体,站在产业链整体角度思考中国海上风电的未来发展。鼓励产业链的其他环节主动采用自有知识产权新技术、国产化新产品,还对国产化设备“免责”,打消厂家担忧。最终,参研单位突破了大型海上风电机组叶片、主轴承、齿轮箱轴承等一系列核心关键部件国产化,取得了机组关键核心部件全部国产化的既定目标。未来要在此基础上继续加大对原创性、引领性技术的研发投入。核电走出去战略先行者——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是我国最大、全球第三大核电企业。截至2022年6月30日,中广核控股在运清洁电力装机容量超过7000万千瓦,其中核电2939万千瓦,新能源超过4100万千瓦。自主研发的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在国外先后通过了欧洲用户要求认证(EUR)和英国通用设计审查(GDA),全球有越来越多国家认可“华龙一号”,成为中国核电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全球工程设计排名领先者——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能建优先发展国际业务,推进业务由工程承包向跨国经营转变,由跨国经营向跨国公司转变,由单一对外工程承包向对外承包和对外投资“双轮”驱动转变。通过PPP、BOT、投资+EPC等模式,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综合解决方案,带动中国技术、中国标准、中国装备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在ENR全球工程设计公司150强中位列第3位。目前,业务遍布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五年“一带一路”沿线累计签约超过5000亿元。首家实现火电超低排放企业——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浙能集团作为浙江最大的燃煤火电企业,早在2012年就在国内率先提出燃煤电厂烟气超低排放概念,为降低发电煤耗和污染排放,将火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作为发电企业的重中之重,46台燃煤机组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成为全球首个燃煤机组全面实现超低排放的大型发电集团。与此同时,火电煤耗不断走低,2020年,浙能集团控股管理火电机组供电煤耗294.68克/千瓦时。全球首创“渔光一体”发展模式——通威集团有限公司通威集团深耕绿色农业、能源,现形成了“农业-新能源”的双主业发展模式。2013年进入电池片领域,针对光伏产业链全局,提出了终端电站的“渔光一体”构想,将光伏发电与现代渔业有机融合,于全球首创“渔光一体”发展模式。目前,在全国多个省市开发建设“渔光一体”基地,累计装机并网规模超过3GW,优质而清洁的光伏电力正源源不断地惠及千家万户。海上风机创新领导者——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明阳智能致力于能源的绿色、普惠和智慧化。从十年前就提前布局了半直驱,产业链一体化,在机组大型化和海上风电的浪潮之中,成为全国第一及稳居全球海上风电创新排名第一位。CWEA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海上5.0MW及以上新增装机1166万千瓦,明阳智能占比32.4%,位列全国第一;截至2021年,全国海上5.0MW及以上累计装机1492万千瓦,明阳智能占比34.2%,同样位列全国第一。陆上分散式风电之王——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金风科技是国内最早进入风力发电设备制造领域的企业之一,拥有风机制造、风电服务、风电场投资与开发三大主营业务。自2011年起,在国内风电市场占有率为20%,连续十一年排名第一。目前已实现全球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超86GW,在运维服务量超50GW,逾44000台运行风电机组遍布世界。另本年度共有13家整机制造企业有分散式风电新增装机,金风科技新增装机容量为267.2万千瓦,占比为33.3%。光伏单晶路线长跑者——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隆基绿能是全球最大的单晶硅片和组件制造商。21世纪初,单晶路线并不被业内看好。但是隆基绿能认为,随着光伏产品的发展,对光电转换效率要求会更高,单晶技术更符合市场的需求。2013年,隆基绿能的单晶硅片全球出货量第一,并以一己之力推动单晶替代多晶。目前,生产的单晶PERC组件仍然连续多年出货量居全球第一。另自2021年4月份以来,隆基绿能在一年时间内9次打破光伏电池转换效率世界纪录。全球首个宣布停止燃油车整车生产企业——比亚迪集团有限公司比亚迪现于2022年3月起停止燃油汽车的整车生产,专注于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业务。7月正式进入日本市场、8月进入泰国乘用车市场、9月全资投建的首个海外乘用车工厂正式在泰国落地。停产燃油车之后,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全力冲刺。前三季度累计销量到117.5万辆,同比增长249.6%,领先特斯拉同期近30万辆,成为全球新能源车销量冠军。作为全球首个正式宣布停止燃油车整车生产的500强车企,比亚迪为全球交通运输领域的绿色低碳转型提供示范。绿色能源站理念率先践行者——远大能源利用管理有限公司远大能源是中国首批进入建筑中央空调合同能源管理和余热区域能源的企业,目前已建成并运营的能源站上百个,总运行面积 7000万m2。首次提出绿色能源站概念,采集了远大28年数亿平方米供能面积的能源站“设备、系统设计、运行性能、能耗、环境”的数据;同时率先提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全系统、全寿命周期”的规划、设计和运行中,使能源站成为集“数字化、智慧化、标准化”于一身,真正到达了能源供需的安全、高效、环保、经济和舒适。2021年,远大能源荣获全球首家《绿色能源站建维服务认证》5A级证书,成为全球首个获此5A级认证的企业。能源关键材料国产化领头羊——银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银环集团是我国首家用个人资金投资承担研制开发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的民营企业,一直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同时,也打破国际垄断。“十一五”期间,完成了超临界、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用系列关键管材的国产化、百万千瓦级核电站用堆内构件和控制棒驱动机构用管国产化、首台CPR1000核电蒸发器用镍基合金690U型管、高速机车用高精度气动管等9项替代进口实现国产化的重大研发成果。为国家节约了150多亿元的建设成本,产品不仅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替代进口实现国产化,还出口到日本、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特种电缆龙头企业——江苏上上电缆集团有限公司上上电缆产品涵盖500kV及以下超高压、高压、中压、低压电缆,及塑料、橡胶等特种电缆。现已具备从220伏直至50万伏全系列电力电缆及各类特种电缆的生产能力,年生产能力超400亿元。自主研发的核电站用电缆荣登“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榜单”,其中三代核电壳内电缆填补了世界核级电缆领域空白。另新能源汽车用电缆、港口机械用卷筒电缆、柔性防火电缆、风能用耐扭电缆、光伏电缆、轨道交通用机车电缆等一大批新型特种电缆全面覆盖。1668568608461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齐琛冏环球网1668568608461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f4b46f095ba553c9cf5c0481dd1f5cfbu5.jpg{"email":"qichenjiong@huanqiu.com","name":"齐琛冏"}
为了进一步促进能源产业创新成果的高效应用,发挥品牌效应推动双循环发展格局,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产业品牌研究与传播中心面向能源企业启动征集创新成果案例,从300多份申报资料中筛选出了较具特色的案例进行研究分析,得出了“特色鲜明企业、绿色低碳项目、高效解决方案、时代特征人物、品牌建设成果”五大类别共计106个典型案例,于近日分别进行宣传推广。近年来,能源企业加快推进能源转型、打造大国重器、引领中国能源走向世界等方面取得了无数令人瞩目的成就。能源央企国企以及各行业龙头企业更是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贡献了中流砥柱的力量。 “特色鲜明”称号是给予在产业转型创新发展中,对具有独特性的代表企业冠上时代标签。这些企业根据自身定位,发挥自身优势,与业界各条块融合协调发展,积极推动我国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充分彰显了责任担当,共同绘就了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时代能源发展画卷。打造“中国第一氢能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化作为中国最大的炼化企业,拥有雄厚的制氢产能及较为完善的配套产业链。2021年,公司生产燃料电池氢500吨,加氢站实现加氢800吨。目前年生产氢气约390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4%。规划到2025年,建成成油氢合建站、加氢站1000座,加氢能力12万吨/年左右。2022年9月,提出按照“千站加氢引领,百万绿氢示范,双轮驱动创第一,替代减碳超千万”的目标,围绕氢能交通和绿氢炼化大力发展氢能一体化业务,打造“中国第一氢能公司”。新能源消纳最大贡献者——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已建成20多项特高压输电工程,成为世界上输电能力最强、新能源并网规模最大的电网。2021年,运营的13条直流特高压线路总输送电量4048亿千瓦时,可再生能源电量占输送电量的50.2%。截至年底,经营区新能源装机容量5.4亿千瓦,新能源利用率保持在97%以上。“十四五”期间,计划投入电网投资2.4万亿元,继续大力推进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建设。力争2025年公司经营区跨省跨区输电能力达到3亿千瓦,2030年达到3.7亿千瓦,输送电量中清洁能源电量占比达到50%以上。海上风电产业链“链长”——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华能集团作为中国最大的海上风电开发商之一,持续开展大量工作,发挥产业链“链长”作用,组建创新联合体,站在产业链整体角度思考中国海上风电的未来发展。鼓励产业链的其他环节主动采用自有知识产权新技术、国产化新产品,还对国产化设备“免责”,打消厂家担忧。最终,参研单位突破了大型海上风电机组叶片、主轴承、齿轮箱轴承等一系列核心关键部件国产化,取得了机组关键核心部件全部国产化的既定目标。未来要在此基础上继续加大对原创性、引领性技术的研发投入。核电走出去战略先行者——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是我国最大、全球第三大核电企业。截至2022年6月30日,中广核控股在运清洁电力装机容量超过7000万千瓦,其中核电2939万千瓦,新能源超过4100万千瓦。自主研发的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在国外先后通过了欧洲用户要求认证(EUR)和英国通用设计审查(GDA),全球有越来越多国家认可“华龙一号”,成为中国核电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全球工程设计排名领先者——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能建优先发展国际业务,推进业务由工程承包向跨国经营转变,由跨国经营向跨国公司转变,由单一对外工程承包向对外承包和对外投资“双轮”驱动转变。通过PPP、BOT、投资+EPC等模式,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综合解决方案,带动中国技术、中国标准、中国装备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在ENR全球工程设计公司150强中位列第3位。目前,业务遍布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五年“一带一路”沿线累计签约超过5000亿元。首家实现火电超低排放企业——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浙能集团作为浙江最大的燃煤火电企业,早在2012年就在国内率先提出燃煤电厂烟气超低排放概念,为降低发电煤耗和污染排放,将火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作为发电企业的重中之重,46台燃煤机组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成为全球首个燃煤机组全面实现超低排放的大型发电集团。与此同时,火电煤耗不断走低,2020年,浙能集团控股管理火电机组供电煤耗294.68克/千瓦时。全球首创“渔光一体”发展模式——通威集团有限公司通威集团深耕绿色农业、能源,现形成了“农业-新能源”的双主业发展模式。2013年进入电池片领域,针对光伏产业链全局,提出了终端电站的“渔光一体”构想,将光伏发电与现代渔业有机融合,于全球首创“渔光一体”发展模式。目前,在全国多个省市开发建设“渔光一体”基地,累计装机并网规模超过3GW,优质而清洁的光伏电力正源源不断地惠及千家万户。海上风机创新领导者——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明阳智能致力于能源的绿色、普惠和智慧化。从十年前就提前布局了半直驱,产业链一体化,在机组大型化和海上风电的浪潮之中,成为全国第一及稳居全球海上风电创新排名第一位。CWEA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海上5.0MW及以上新增装机1166万千瓦,明阳智能占比32.4%,位列全国第一;截至2021年,全国海上5.0MW及以上累计装机1492万千瓦,明阳智能占比34.2%,同样位列全国第一。陆上分散式风电之王——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金风科技是国内最早进入风力发电设备制造领域的企业之一,拥有风机制造、风电服务、风电场投资与开发三大主营业务。自2011年起,在国内风电市场占有率为20%,连续十一年排名第一。目前已实现全球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超86GW,在运维服务量超50GW,逾44000台运行风电机组遍布世界。另本年度共有13家整机制造企业有分散式风电新增装机,金风科技新增装机容量为267.2万千瓦,占比为33.3%。光伏单晶路线长跑者——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隆基绿能是全球最大的单晶硅片和组件制造商。21世纪初,单晶路线并不被业内看好。但是隆基绿能认为,随着光伏产品的发展,对光电转换效率要求会更高,单晶技术更符合市场的需求。2013年,隆基绿能的单晶硅片全球出货量第一,并以一己之力推动单晶替代多晶。目前,生产的单晶PERC组件仍然连续多年出货量居全球第一。另自2021年4月份以来,隆基绿能在一年时间内9次打破光伏电池转换效率世界纪录。全球首个宣布停止燃油车整车生产企业——比亚迪集团有限公司比亚迪现于2022年3月起停止燃油汽车的整车生产,专注于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业务。7月正式进入日本市场、8月进入泰国乘用车市场、9月全资投建的首个海外乘用车工厂正式在泰国落地。停产燃油车之后,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全力冲刺。前三季度累计销量到117.5万辆,同比增长249.6%,领先特斯拉同期近30万辆,成为全球新能源车销量冠军。作为全球首个正式宣布停止燃油车整车生产的500强车企,比亚迪为全球交通运输领域的绿色低碳转型提供示范。绿色能源站理念率先践行者——远大能源利用管理有限公司远大能源是中国首批进入建筑中央空调合同能源管理和余热区域能源的企业,目前已建成并运营的能源站上百个,总运行面积 7000万m2。首次提出绿色能源站概念,采集了远大28年数亿平方米供能面积的能源站“设备、系统设计、运行性能、能耗、环境”的数据;同时率先提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全系统、全寿命周期”的规划、设计和运行中,使能源站成为集“数字化、智慧化、标准化”于一身,真正到达了能源供需的安全、高效、环保、经济和舒适。2021年,远大能源荣获全球首家《绿色能源站建维服务认证》5A级证书,成为全球首个获此5A级认证的企业。能源关键材料国产化领头羊——银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银环集团是我国首家用个人资金投资承担研制开发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的民营企业,一直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同时,也打破国际垄断。“十一五”期间,完成了超临界、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用系列关键管材的国产化、百万千瓦级核电站用堆内构件和控制棒驱动机构用管国产化、首台CPR1000核电蒸发器用镍基合金690U型管、高速机车用高精度气动管等9项替代进口实现国产化的重大研发成果。为国家节约了150多亿元的建设成本,产品不仅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替代进口实现国产化,还出口到日本、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特种电缆龙头企业——江苏上上电缆集团有限公司上上电缆产品涵盖500kV及以下超高压、高压、中压、低压电缆,及塑料、橡胶等特种电缆。现已具备从220伏直至50万伏全系列电力电缆及各类特种电缆的生产能力,年生产能力超400亿元。自主研发的核电站用电缆荣登“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榜单”,其中三代核电壳内电缆填补了世界核级电缆领域空白。另新能源汽车用电缆、港口机械用卷筒电缆、柔性防火电缆、风能用耐扭电缆、光伏电缆、轨道交通用机车电缆等一大批新型特种电缆全面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