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zgdyjvEuZ作者:齐琛冏energy.huanqiu.comarticle农村产供用一体化零碳能源系统破解散煤清零难题/eh6hgvooo/eh747vf42齐琛冏“十三五”以来,在政策措施的有力推动下,我国北方清洁取暖和散煤治理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农村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但同时也存在散煤复烧、节能改造不足、原有改造方式投资和运行费用高等问题,打造减污降碳和经济可持续的农村清洁能源体系十分必要。5月13日,能源基金会会同清华大学、中国能源网等举行农村清洁用能体系助力减污降碳及乡村振兴暨《中国农村散煤治理综合报告(2022)》报告(下称“报告”)发布会,提出应将农村散煤治理作为“十四五”减污降碳和加速乡村振兴的重点战略领域,推动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技术路径,完善商业模式和提供更多金融渠道,打造减污降碳和经济可持续的农村清洁能源体系,实现环境、气候、健康、产业发展等多重收益。会议特别邀请参与报告审阅和编写三位院士专家做主旨报告。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江亿教授就“建设农村新型能源系统实现低碳转型”、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陶澍教授就“生活能源利用的环境与健康危害及应对”、北京北控能源有限公司原总经理段洁仪教授就“完善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的商业模式”进行了主旨发言。散煤清零任务任重道远“我们此前开展的清洁取暖工作主要治理民用取暖散煤,根据近年调研发现,农村还有其他的领域也大量使用散煤,比如蔬菜大棚种植、畜禽养殖、烤烟叶、粮食烘干、农产品加工等。”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管理司固定源处处长王凤指出,在散煤治理方面虽然各地已经陆续开展一些工作,但距离国家提出的重点区域平原地区散煤基本清零的目标还任重道远。报告显示,“十三五”以来,在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有力推动下,北方清洁取暖和散煤治理工作取得积极成效,2016年至2021年中央财政支持四批共计63个城市开展改造工作,共计完成2832万户改造。农村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冬季PM2.5浓度四年下降38.5%,汾渭平原三年下降23.5%,居民生活更加舒适,健康风险明显降低。但同时也存在几个关键问题:建筑节能改造重视不足;可再生能源替代方式占比少;部分改造工程存在安全隐患;未建立市场化的商业运行模式,改造后运行成本高、安全运营难以持续;部分农户因使用不便捷和成本过高,改造意愿不强。对此,王凤表示,农业散煤使用量大面广,底数不清,农民承受能力比较差这些问题普遍存在,因此这项工作也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将继续和相关部门、地方政府一道坚定不移地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工作,共同打好蓝天保卫战。农村散煤治理点多面广,中国能源研究会碳中和产业合作中心主任黄少中提醒,农村散煤治理必须要根据农村、农民的实际情况,因时、因地、因户制宜,循序渐进、脚踏实地、久久为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更不能追求一蹴而就。“要以成本可负担、群众愿接受作为一个重要原则,来开展散煤替代和治理。”他建议,中国农村散煤治理要发挥政府有为和市场有效的组合作用,从政策、机制、技术、商业模式、试点示范、农村农民的用能意识和习惯培养等方面着手,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用改革发展的力量来根本上有效解决散煤治理问题。在研讨会上,能源基金会副总裁李洁强调农村了散煤治理的重要意义。“一是能够帮助减轻室内室外空气污染,这是直接关系到广大城乡居民的健康的重要议题;二是通过使用更加高质量的清洁能源,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消除能源贫穷,助力乡村振兴;三是发挥协同效应,在‘双碳’目标下兼顾民生,如果能够做好了,既可以造福农民,又有助于实现农村能源零碳利用。”报告提出多个亮点成果能源基金会环境管理项目主任刘欣对《中国农村散煤治理综合报告(2022)》进行了详细介绍。该报告由能源基金会会同清华大学共同撰写完成,从农村散煤使用现状、“十三五”工作回顾、“十四五”工作的目标和技术路径、排放情景分析、政策建议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同时集成了近年来能源基金会支持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环境规划院、北京煤气热力设计研究院等研究机构开展的关于散煤替代技术路径、清洁用能体系、投融资机制、健康影响等系列课题研究成果。刘欣介绍,报告亮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细化散煤类别用量,并首次测算了民用散烧煤的分省用量;二是定量分析了民用散煤的健康影响;三是回顾了“十三五”以来清洁取暖替代散煤工作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四是明确提出了统筹考虑的散煤替代路径和具有前瞻性的目标;五是创新性地提出农村产供用一体化的零碳能源系统;六是对农村未来零碳能源情景进行了定量分析;七是提出两项加强综合管理和有效市场激励政策建议;八是定量测算了散煤清零的多重收益。值得注意的是,报告创新性地提出农村产供用一体化的零碳能源系统。报告定量分析了全国农村地区基于空间分布的本地可再生能源利用潜力,生物质能可利用潜力为9亿吨标煤、屋顶光伏潜力为8.9亿吨标煤。建议通过优先实施大用大保 、小用小保、不用不保的精准建筑节能改造、整合建筑交通及农业生产多种用途的分布式光储直柔系统、收集储存加工利用一体化的生物质能清洁利用系统、高效低温变频热泵系统等技术路径,推动建立可持续、可承受及碳中和的农村清洁能源体系。按照气候条件和自然资源禀赋,将全国划分为六大区域,提出以开发本地可再生能源为主导的综合替代模式。在理想情景下,至2025年,除西南地区外,其他区域均可实现散煤基本清零。例如东北、内蒙古等地区可充分利用当地秸秆等生物质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生物质燃气、生物质颗粒、配以高效净化设施的生物质锅炉。西北地区应大力发展光储直柔,以及太阳能直热、太阳能暖房等。发挥政府有为和市场有效的组合作用面对可再生能源替代方式占比少、改造后运行成本高、用户改造意愿不强等挑战,报告从政府管理和市场手段两方面,提出加强综合管理和有效市场激励政策建议。首先要构建更加高效的政府综合管理体系,发改、能源、环境、住建、农业农村、卫生健康等部门应建立完善农村清洁供暖散煤替代的部际联席制度,制定农村清洁用能的目标、重点战略、路线图和“建设施工图”。各级政府可以向试点地区学习,组建协同委员会管理清洁供暖,协调能源配置、环境要求、基础设施投资和财政支持。其次要推动清洁取暖市场化和投融资制度安排。包括完善精准财政补贴和鼓励清洁用能的价格机制;鼓励农村清洁能源综合运营商商业模式创新,负责当地农村散煤治理项目的投资和运营,以及发展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维护及服务;推动政策性银行落实政府制定的清洁取暖发展政策,安排政策性普惠贷款和商业性优惠贷款,引导商业性银行投资稳定盈利的清洁取暖项目; 丰富碳减排工具再贷款和加强融入碳市场等绿色金融手段。最后要形成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协作机制,可参考浙江的湖州市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模式,设置对接平台,由金融机构竞价, 政府出台配套政策,加强信息共享,形成良好的对接机制。1652443885393责编:齐琛冏环球网能源频道1652443885393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b143a25fe896027482bcd9bfcf348b6fc5.jpg{"email":"qichenjiong@huanqiu.com","name":"齐琛冏"}
齐琛冏“十三五”以来,在政策措施的有力推动下,我国北方清洁取暖和散煤治理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农村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但同时也存在散煤复烧、节能改造不足、原有改造方式投资和运行费用高等问题,打造减污降碳和经济可持续的农村清洁能源体系十分必要。5月13日,能源基金会会同清华大学、中国能源网等举行农村清洁用能体系助力减污降碳及乡村振兴暨《中国农村散煤治理综合报告(2022)》报告(下称“报告”)发布会,提出应将农村散煤治理作为“十四五”减污降碳和加速乡村振兴的重点战略领域,推动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技术路径,完善商业模式和提供更多金融渠道,打造减污降碳和经济可持续的农村清洁能源体系,实现环境、气候、健康、产业发展等多重收益。会议特别邀请参与报告审阅和编写三位院士专家做主旨报告。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江亿教授就“建设农村新型能源系统实现低碳转型”、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陶澍教授就“生活能源利用的环境与健康危害及应对”、北京北控能源有限公司原总经理段洁仪教授就“完善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的商业模式”进行了主旨发言。散煤清零任务任重道远“我们此前开展的清洁取暖工作主要治理民用取暖散煤,根据近年调研发现,农村还有其他的领域也大量使用散煤,比如蔬菜大棚种植、畜禽养殖、烤烟叶、粮食烘干、农产品加工等。”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管理司固定源处处长王凤指出,在散煤治理方面虽然各地已经陆续开展一些工作,但距离国家提出的重点区域平原地区散煤基本清零的目标还任重道远。报告显示,“十三五”以来,在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有力推动下,北方清洁取暖和散煤治理工作取得积极成效,2016年至2021年中央财政支持四批共计63个城市开展改造工作,共计完成2832万户改造。农村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冬季PM2.5浓度四年下降38.5%,汾渭平原三年下降23.5%,居民生活更加舒适,健康风险明显降低。但同时也存在几个关键问题:建筑节能改造重视不足;可再生能源替代方式占比少;部分改造工程存在安全隐患;未建立市场化的商业运行模式,改造后运行成本高、安全运营难以持续;部分农户因使用不便捷和成本过高,改造意愿不强。对此,王凤表示,农业散煤使用量大面广,底数不清,农民承受能力比较差这些问题普遍存在,因此这项工作也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将继续和相关部门、地方政府一道坚定不移地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工作,共同打好蓝天保卫战。农村散煤治理点多面广,中国能源研究会碳中和产业合作中心主任黄少中提醒,农村散煤治理必须要根据农村、农民的实际情况,因时、因地、因户制宜,循序渐进、脚踏实地、久久为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更不能追求一蹴而就。“要以成本可负担、群众愿接受作为一个重要原则,来开展散煤替代和治理。”他建议,中国农村散煤治理要发挥政府有为和市场有效的组合作用,从政策、机制、技术、商业模式、试点示范、农村农民的用能意识和习惯培养等方面着手,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用改革发展的力量来根本上有效解决散煤治理问题。在研讨会上,能源基金会副总裁李洁强调农村了散煤治理的重要意义。“一是能够帮助减轻室内室外空气污染,这是直接关系到广大城乡居民的健康的重要议题;二是通过使用更加高质量的清洁能源,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消除能源贫穷,助力乡村振兴;三是发挥协同效应,在‘双碳’目标下兼顾民生,如果能够做好了,既可以造福农民,又有助于实现农村能源零碳利用。”报告提出多个亮点成果能源基金会环境管理项目主任刘欣对《中国农村散煤治理综合报告(2022)》进行了详细介绍。该报告由能源基金会会同清华大学共同撰写完成,从农村散煤使用现状、“十三五”工作回顾、“十四五”工作的目标和技术路径、排放情景分析、政策建议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同时集成了近年来能源基金会支持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环境规划院、北京煤气热力设计研究院等研究机构开展的关于散煤替代技术路径、清洁用能体系、投融资机制、健康影响等系列课题研究成果。刘欣介绍,报告亮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细化散煤类别用量,并首次测算了民用散烧煤的分省用量;二是定量分析了民用散煤的健康影响;三是回顾了“十三五”以来清洁取暖替代散煤工作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四是明确提出了统筹考虑的散煤替代路径和具有前瞻性的目标;五是创新性地提出农村产供用一体化的零碳能源系统;六是对农村未来零碳能源情景进行了定量分析;七是提出两项加强综合管理和有效市场激励政策建议;八是定量测算了散煤清零的多重收益。值得注意的是,报告创新性地提出农村产供用一体化的零碳能源系统。报告定量分析了全国农村地区基于空间分布的本地可再生能源利用潜力,生物质能可利用潜力为9亿吨标煤、屋顶光伏潜力为8.9亿吨标煤。建议通过优先实施大用大保 、小用小保、不用不保的精准建筑节能改造、整合建筑交通及农业生产多种用途的分布式光储直柔系统、收集储存加工利用一体化的生物质能清洁利用系统、高效低温变频热泵系统等技术路径,推动建立可持续、可承受及碳中和的农村清洁能源体系。按照气候条件和自然资源禀赋,将全国划分为六大区域,提出以开发本地可再生能源为主导的综合替代模式。在理想情景下,至2025年,除西南地区外,其他区域均可实现散煤基本清零。例如东北、内蒙古等地区可充分利用当地秸秆等生物质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生物质燃气、生物质颗粒、配以高效净化设施的生物质锅炉。西北地区应大力发展光储直柔,以及太阳能直热、太阳能暖房等。发挥政府有为和市场有效的组合作用面对可再生能源替代方式占比少、改造后运行成本高、用户改造意愿不强等挑战,报告从政府管理和市场手段两方面,提出加强综合管理和有效市场激励政策建议。首先要构建更加高效的政府综合管理体系,发改、能源、环境、住建、农业农村、卫生健康等部门应建立完善农村清洁供暖散煤替代的部际联席制度,制定农村清洁用能的目标、重点战略、路线图和“建设施工图”。各级政府可以向试点地区学习,组建协同委员会管理清洁供暖,协调能源配置、环境要求、基础设施投资和财政支持。其次要推动清洁取暖市场化和投融资制度安排。包括完善精准财政补贴和鼓励清洁用能的价格机制;鼓励农村清洁能源综合运营商商业模式创新,负责当地农村散煤治理项目的投资和运营,以及发展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维护及服务;推动政策性银行落实政府制定的清洁取暖发展政策,安排政策性普惠贷款和商业性优惠贷款,引导商业性银行投资稳定盈利的清洁取暖项目; 丰富碳减排工具再贷款和加强融入碳市场等绿色金融手段。最后要形成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协作机制,可参考浙江的湖州市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模式,设置对接平台,由金融机构竞价, 政府出台配套政策,加强信息共享,形成良好的对接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