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lMz1NiQ65 energy.huanqiu.comarticle太原低碳论坛观察 | 聚焦山西绿色发展 促进中欧能源合作/eh6hgvooo/eh747rur4齐琛冏“全球已进入以绿色低碳发展为显著特征的碳达峰、碳中和新时代。”“各国应密切合作、努力实现谋发展与绿色转型并行不悖、相互促进。”“中德两国都是一煤独大,德国的实践对中国尤其是山西省具有参考意义。”……近日,在2021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唯一一场国际论坛——第一届中欧清洁能源转型国际研讨会上,中德政府官员、院士专家、能源企业负责人、相关研究机构代表分享中欧能源转型经验,共同探讨煤炭资源经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及能源产业战略转型的政策技术解决方案。欧盟在21世纪初就开始投资上千亿欧元,占据全球“绿色技术”的制高点,德国更是能源技术革命与节能减排的世界翘楚。与会专家表示,由于中德两国的资源禀赋都有“多煤”的特点,德国在能源转型和温室气体减排领域的实践对中国尤其是山西省具有参考和借鉴价值。探索资源型地区绿色转型低碳发展新路子山西之长在于煤。山西省能源研究会理事长程章介绍,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总产量和外调量分别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和80%;电力外送电量居全国第3位,“点亮了全国一半的灯”,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和中国参与国际分工,提供了重要的能源支撑。作为典型的资源经济、高碳经济省份,山西省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都高于全国和全球平均水平。建立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绿色发展模式,比全国各省更加重要而紧迫。原国务院参事、中国投资协会能源投资专委会专家主席石定寰指出,如何在这样一个煤炭为主的经济大省实现能源结构调整和重大转变,对山西来说是一个格外艰巨的任务,但是再艰巨也要去转变,且越早变越主动,越晚变越被动。那么,山西如何走出一条资源型地区绿色转型低碳发展的新路子?近年来,山西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改造提升煤炭、焦化、冶金、电力四大传统支柱产业,大力发展新型装备制造业、现代煤化工和新型材料等新兴产业。程章建议,山西省按照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进一步推进能源低碳化,以煤为基、多元发展,加快清洁化、低碳化、集约化、智能化步伐,坚定不移完成好国家能源安全、国家能源应急、国家新能源调峰基地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要求,建设好清洁低碳的新型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和能源基地。同时,以能源技术革新为抓手,以产业链条延伸为路径,以绿色能源为支点,推进能源结构新型化,推进能源转化高端化,大力发展风能、光能、氢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实现从传统能源独大向绿色能源转型,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跨越。氢能与分布式能源是破题方向作为煤炭大省,山西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压舱石”作用;作为产氢大省,山西焦炉气和煤化工尾气资源丰富,具有明显的规模化制氢成本优势。近年来,众多新能源领军企业纷纷抢滩山西布局氢能赛道,焦炉煤气制氢、氯碱尾气制氢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立项建设,大同、长治、晋中、太原等市氢能产业集群正在加速形成,全省氢气年产超过300万吨。已经出台的山西省“十四五”规划,将氢能作为山西“七大先导性未来产业”进行重点培育。中国工程院院士彭苏萍在研讨会上指出,未来10—20年,将是我国氢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应紧密联系我国能源发展实际,展开战略、政策、技术、资金等多方谋划。尤其是氢能与燃料电池关键技术,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中扮演重要角色。“比如,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与电解制氢技术值得关注。其发电效率高、适合大规模供电,今后既可用于集成式发电、发展热电联产,还能与现有能源系统兼容,非常适合分布式能源应用。”“氢的热值是天然气的3-4倍,是很好的燃烧原料,但是氢至今主要还是化工原料。未来如果氢进入能源体系,将产生巨大的相关投资机会。”中国投资协会能源投资专委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杰建议,山西当地化石能源企业业务可探索跟氢能融合,比如煤矿塌陷区与光伏、风电相结合,未来煤矿与氢储技术相结合。与煤化工尾气制取“灰氢”相比,绿氢可整合更多的风光等可再生能源,被看作氢能未来的主要方向。近五年来,山西风电光伏装机年均增长24%和63%,光伏领跑基地装机容量规模达到了4000万千瓦,位居全国第一。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过程中,分布式能源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西门子能源发电集团工业燃气轮机事业部总经理陈健看来,分布式能源是多能互补、源网荷储的试验场。绿电制取绿氢,从试点示范验证,到应用至更大规模的电力系统中,这与西门子能源在国外未来能源系统的构想非常吻合。“发展可再生能源与分布式能源,可以产生新的就业空间,对山西乡镇将有非常大的就业和经济发展的支撑。”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北京工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潘家华表示看好。搭建中欧国际合作对接平台在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共享能源低碳发展机遇成为本届中欧清洁能源转型国际研讨会上中外嘉宾共识。南方电网能源发展研究院政策所副所长朱浩骏建议,未来中欧可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方面加强合作。“因为欧洲现在电力能源结构、电力系统面临的问题就是我国二十年后可能面临的问题,若现在一起合作研究,能为我国未来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借鉴。”欧洲目标是2050年实现气候中性,今年5月,德国宣布将目标从2050年提前至到2045年,将在欧洲率先实现碳中和。德国以节能、发展可再生能源以及和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为依托,推进有德国特色的清洁能源转型。博众能源转型论坛是本届中欧清洁能源转型国际研讨会的主办方之一,致力于促进中德能源转型合作。博众能源转型论坛总干事帕特里克·格雷琛提出,在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化石能源清洁转型、节能、电气化、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基础设施建设等五个方面可以作为中德合作的重点,可以继续深化政策、商业模式与研发等领域的国际合作。在某种意义上,山西是我国当前能源结构的缩影,作为国家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省,其转型也彰显着中国的决心。“山西面临巨大的挑战,也拥有蓬勃的机遇。中国做出‘碳达峰、碳中和’承诺后,我们期待看到中国变革的速度,非常期待未来跟中国的合作和互学互鉴,互学互鉴的‘互’字正体现了其双向性,我们要相互学习如何实现经济的绿色发展。”博众能源转型论坛国际项目主任杰西·斯科特表示。能源转型,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在本届中欧清洁能源转型国际研讨会上,博众能源转型论坛、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山西省能源研究会签署了三方合作备忘录,以推进山西清洁能源转型。据悉,三方将合作协调和组织德国与山西省有关各方之间的交流合作,形式包括研讨会、实地考察和培训等。此外,中欧清洁能源转型研讨会将作为太原论坛的永久分论坛,择机在中欧两地交替举办。石定寰曾参观过德国多座煤矿,如今,德国决定2038年退出煤炭,他也提出了期待:“欧洲在低碳发展方面走在我们前面一步,我们要参考其战略、政策、技术创新成果,总之,国际合作为我们打开了能源转型非常重要的一个窗口。”1631588334025责编:齐琛冏环球网能源频道1631588334025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f9487b0128cb99193a70985c39cb1fa9u5.jpg{"email":"qichenjiong@huanqiu.com","name":"齐琛冏"}
齐琛冏“全球已进入以绿色低碳发展为显著特征的碳达峰、碳中和新时代。”“各国应密切合作、努力实现谋发展与绿色转型并行不悖、相互促进。”“中德两国都是一煤独大,德国的实践对中国尤其是山西省具有参考意义。”……近日,在2021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唯一一场国际论坛——第一届中欧清洁能源转型国际研讨会上,中德政府官员、院士专家、能源企业负责人、相关研究机构代表分享中欧能源转型经验,共同探讨煤炭资源经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及能源产业战略转型的政策技术解决方案。欧盟在21世纪初就开始投资上千亿欧元,占据全球“绿色技术”的制高点,德国更是能源技术革命与节能减排的世界翘楚。与会专家表示,由于中德两国的资源禀赋都有“多煤”的特点,德国在能源转型和温室气体减排领域的实践对中国尤其是山西省具有参考和借鉴价值。探索资源型地区绿色转型低碳发展新路子山西之长在于煤。山西省能源研究会理事长程章介绍,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总产量和外调量分别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和80%;电力外送电量居全国第3位,“点亮了全国一半的灯”,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和中国参与国际分工,提供了重要的能源支撑。作为典型的资源经济、高碳经济省份,山西省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都高于全国和全球平均水平。建立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绿色发展模式,比全国各省更加重要而紧迫。原国务院参事、中国投资协会能源投资专委会专家主席石定寰指出,如何在这样一个煤炭为主的经济大省实现能源结构调整和重大转变,对山西来说是一个格外艰巨的任务,但是再艰巨也要去转变,且越早变越主动,越晚变越被动。那么,山西如何走出一条资源型地区绿色转型低碳发展的新路子?近年来,山西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改造提升煤炭、焦化、冶金、电力四大传统支柱产业,大力发展新型装备制造业、现代煤化工和新型材料等新兴产业。程章建议,山西省按照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进一步推进能源低碳化,以煤为基、多元发展,加快清洁化、低碳化、集约化、智能化步伐,坚定不移完成好国家能源安全、国家能源应急、国家新能源调峰基地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要求,建设好清洁低碳的新型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和能源基地。同时,以能源技术革新为抓手,以产业链条延伸为路径,以绿色能源为支点,推进能源结构新型化,推进能源转化高端化,大力发展风能、光能、氢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实现从传统能源独大向绿色能源转型,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跨越。氢能与分布式能源是破题方向作为煤炭大省,山西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压舱石”作用;作为产氢大省,山西焦炉气和煤化工尾气资源丰富,具有明显的规模化制氢成本优势。近年来,众多新能源领军企业纷纷抢滩山西布局氢能赛道,焦炉煤气制氢、氯碱尾气制氢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立项建设,大同、长治、晋中、太原等市氢能产业集群正在加速形成,全省氢气年产超过300万吨。已经出台的山西省“十四五”规划,将氢能作为山西“七大先导性未来产业”进行重点培育。中国工程院院士彭苏萍在研讨会上指出,未来10—20年,将是我国氢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应紧密联系我国能源发展实际,展开战略、政策、技术、资金等多方谋划。尤其是氢能与燃料电池关键技术,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中扮演重要角色。“比如,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与电解制氢技术值得关注。其发电效率高、适合大规模供电,今后既可用于集成式发电、发展热电联产,还能与现有能源系统兼容,非常适合分布式能源应用。”“氢的热值是天然气的3-4倍,是很好的燃烧原料,但是氢至今主要还是化工原料。未来如果氢进入能源体系,将产生巨大的相关投资机会。”中国投资协会能源投资专委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杰建议,山西当地化石能源企业业务可探索跟氢能融合,比如煤矿塌陷区与光伏、风电相结合,未来煤矿与氢储技术相结合。与煤化工尾气制取“灰氢”相比,绿氢可整合更多的风光等可再生能源,被看作氢能未来的主要方向。近五年来,山西风电光伏装机年均增长24%和63%,光伏领跑基地装机容量规模达到了4000万千瓦,位居全国第一。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过程中,分布式能源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西门子能源发电集团工业燃气轮机事业部总经理陈健看来,分布式能源是多能互补、源网荷储的试验场。绿电制取绿氢,从试点示范验证,到应用至更大规模的电力系统中,这与西门子能源在国外未来能源系统的构想非常吻合。“发展可再生能源与分布式能源,可以产生新的就业空间,对山西乡镇将有非常大的就业和经济发展的支撑。”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北京工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潘家华表示看好。搭建中欧国际合作对接平台在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共享能源低碳发展机遇成为本届中欧清洁能源转型国际研讨会上中外嘉宾共识。南方电网能源发展研究院政策所副所长朱浩骏建议,未来中欧可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方面加强合作。“因为欧洲现在电力能源结构、电力系统面临的问题就是我国二十年后可能面临的问题,若现在一起合作研究,能为我国未来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借鉴。”欧洲目标是2050年实现气候中性,今年5月,德国宣布将目标从2050年提前至到2045年,将在欧洲率先实现碳中和。德国以节能、发展可再生能源以及和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为依托,推进有德国特色的清洁能源转型。博众能源转型论坛是本届中欧清洁能源转型国际研讨会的主办方之一,致力于促进中德能源转型合作。博众能源转型论坛总干事帕特里克·格雷琛提出,在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化石能源清洁转型、节能、电气化、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基础设施建设等五个方面可以作为中德合作的重点,可以继续深化政策、商业模式与研发等领域的国际合作。在某种意义上,山西是我国当前能源结构的缩影,作为国家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省,其转型也彰显着中国的决心。“山西面临巨大的挑战,也拥有蓬勃的机遇。中国做出‘碳达峰、碳中和’承诺后,我们期待看到中国变革的速度,非常期待未来跟中国的合作和互学互鉴,互学互鉴的‘互’字正体现了其双向性,我们要相互学习如何实现经济的绿色发展。”博众能源转型论坛国际项目主任杰西·斯科特表示。能源转型,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在本届中欧清洁能源转型国际研讨会上,博众能源转型论坛、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山西省能源研究会签署了三方合作备忘录,以推进山西清洁能源转型。据悉,三方将合作协调和组织德国与山西省有关各方之间的交流合作,形式包括研讨会、实地考察和培训等。此外,中欧清洁能源转型研讨会将作为太原论坛的永久分论坛,择机在中欧两地交替举办。石定寰曾参观过德国多座煤矿,如今,德国决定2038年退出煤炭,他也提出了期待:“欧洲在低碳发展方面走在我们前面一步,我们要参考其战略、政策、技术创新成果,总之,国际合作为我们打开了能源转型非常重要的一个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