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DOv69n7zG energy.huanqiu.comarticle“零碳乡村”建设铺就甘肃孟河村脱贫振兴之路 | 探寻零碳园区/村镇建设系列报道②/eh6hgvooo/eh747rur4齐琛冏“2020年1月,通渭县平襄镇孟河村149.5kW捐建光伏扶贫电站顺利并网发电……”“感谢正泰公司,除了给我们收益外,还免费给我们搭建阳光棚,既增加收入、方便生产、美观环境,还为‘双碳’战略做了贡献。”甘肃省通渭县副县长吕忠已经连续在朋友圈发布了数十篇“能‘援’通渭帮扶史”,回顾与记录能源各界帮扶通渭县发展的一桩桩暖心事。孟河村,地处六盘山区的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光照资源丰富,但苦于地理偏远,多年来发展缓慢。在环球网能源频道“探寻零碳村镇建设”专题活动调研中,光伏为孟河村带来的巨大变化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先行开展分布式光伏整村建设试点通渭县风、光等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是全国光伏扶贫试点县。在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通渭县积极响应国家能源局“千乡万村沐光行动”号召,有序推进甘肃省分布式光伏整县推进试点县建设。2021年4月,通渭县引进正泰在平襄镇孟河村先行开展分布式光伏整村建设试点,建设“零碳乡村”清洁能源综合示范项目。据浙江正泰安能电力系统工程有限公司(下称“正泰安能”)总经理卢凯介绍,示范项目包括户用分布式光伏电站、公建屋顶光伏和光储充一体化停车棚三部分。其中,户用光伏电站利用农户屋顶和庭院建设,累签约建成100户(全村总人口305户)、装机1121干瓦。公建屋顶光伏利用孟河村村委会、“陇上孟河”电商办公用房以及徐川初级中学屋顶安装光伏电站,计划建设装机212干瓦。项目总装机1357干瓦,总投资约600万元,预计投资回收期9年。在孟河村广场,如今多了一个光储充一体化停车棚。据介绍,项目装机容量为24kW,用地面积140平方米,安装445W双面双玻光伏组件54块,7kW汽车充电桩2台,3.5千瓦电动自行车充电桩1台,5kW/6.5kWh光储系统1套。停车棚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方式接入电网。白天有光照时,光伏系统发电优先供给充电桩,多余部分转给蓄电池充电,电池充满后再上网供给市电,光伏和储能不足时市电作为补充能源。晚上谷电期间由市电给蓄电池和充电桩充电,光储系统同时作为孟河村村史馆备用电源。此外,记者了解到,为了保障项目的顺利并网,通渭县供电公司将孟河村作为“获得电力”示范村,专门投入资金对孟河村电网进行升级改造,保障了全额消纳所发电力。合作开发模式助力乡村振兴如今在孟河村,四处可见屋顶上蓝晶晶的光伏板,源源不断将灿烂的阳光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财富。记者了解到,项目由正泰安能投资建设,提供设备、设计、安装、管理、运营、维护等全周期综合能源服务。项目建成后,每年发绿电220多万度,前20年每年为孟河村老百姓增加收入超5万元,为农户增加增收创收渠道,实现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正泰的这种业务模式叫合作开发模式,即由正泰出设备,老百姓出屋顶合作开发建设光伏电站,每年可以为一户老百姓增收、创收一千元以上。同时,正泰还在光伏电站所在县设立综合能源服务站,通过光伏产业投资帮助当地农民解决就业问题、实现农村闲置劳动力资源的盘活。这样合作开发光伏电站,对正泰而言,我们获得了一个相对合理的收益,同时也可以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加入乡村振兴行动中去,这是更有意义的。”卢凯说。近年来,正泰在孟河村的投入不止这一处。在浙江能源监管办协调下,浙江正泰、浙江芯能、浙江鸿禧等光伏企业在孟河村捐赠建设149.5kW光伏扶贫电站项目,电站建成后资产全部归孟河村村集体所有,采用全额上网的方式,可实现收益约7万元,为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保障。此前,在国家能源局的帮扶和协调下,孟河村还建成550千瓦村级光伏电站,成为村集体经济增收的“铁杆庄稼”,每年为村里增加收入46万元;三峡集团捐资300万元,进行道路硬化、安装太阳能路灯、购置垃圾箱……多家能源企业的助力下,村庄面貌焕然一新。“阳光红利”助力碳中和卢凯介绍,“零碳乡村”清洁能源综合示范项目年发电量相当于目前孟河村年用电量的3—4倍,可实现孟河村的碳中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零碳乡村”。作为国家重要组成部分,乡村减排、乡村碳中和将在国家实现“双碳”目标的进程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既着眼未来,也立足当下。构建零碳乡村需要大量应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据了解,和其他能源类型相比,分布式光伏不受土地开发限制、不受其他自然资源储备量的约束,可以便捷安装在居民自有屋顶和大型建筑屋顶之上,后续无需投入高额维护成本,是稳定、易获取的清洁能源。正泰集团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以乡村为单位,通过经济模式创新、整县规模化推进应用清洁能源,有利于整合资源集约开发,加速实现乡村能源结构转型,建设现代化的美丽乡村,同时可探索助力全国早日实现碳中和目标。1628051754492责编:齐琛冏环球网能源频道1628051754492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b9d0b7936f7bb68c509e335d392b3704u1.png{"email":"qichenjiong@huanqiu.com","name":"齐琛冏"}
齐琛冏“2020年1月,通渭县平襄镇孟河村149.5kW捐建光伏扶贫电站顺利并网发电……”“感谢正泰公司,除了给我们收益外,还免费给我们搭建阳光棚,既增加收入、方便生产、美观环境,还为‘双碳’战略做了贡献。”甘肃省通渭县副县长吕忠已经连续在朋友圈发布了数十篇“能‘援’通渭帮扶史”,回顾与记录能源各界帮扶通渭县发展的一桩桩暖心事。孟河村,地处六盘山区的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光照资源丰富,但苦于地理偏远,多年来发展缓慢。在环球网能源频道“探寻零碳村镇建设”专题活动调研中,光伏为孟河村带来的巨大变化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先行开展分布式光伏整村建设试点通渭县风、光等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是全国光伏扶贫试点县。在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通渭县积极响应国家能源局“千乡万村沐光行动”号召,有序推进甘肃省分布式光伏整县推进试点县建设。2021年4月,通渭县引进正泰在平襄镇孟河村先行开展分布式光伏整村建设试点,建设“零碳乡村”清洁能源综合示范项目。据浙江正泰安能电力系统工程有限公司(下称“正泰安能”)总经理卢凯介绍,示范项目包括户用分布式光伏电站、公建屋顶光伏和光储充一体化停车棚三部分。其中,户用光伏电站利用农户屋顶和庭院建设,累签约建成100户(全村总人口305户)、装机1121干瓦。公建屋顶光伏利用孟河村村委会、“陇上孟河”电商办公用房以及徐川初级中学屋顶安装光伏电站,计划建设装机212干瓦。项目总装机1357干瓦,总投资约600万元,预计投资回收期9年。在孟河村广场,如今多了一个光储充一体化停车棚。据介绍,项目装机容量为24kW,用地面积140平方米,安装445W双面双玻光伏组件54块,7kW汽车充电桩2台,3.5千瓦电动自行车充电桩1台,5kW/6.5kWh光储系统1套。停车棚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方式接入电网。白天有光照时,光伏系统发电优先供给充电桩,多余部分转给蓄电池充电,电池充满后再上网供给市电,光伏和储能不足时市电作为补充能源。晚上谷电期间由市电给蓄电池和充电桩充电,光储系统同时作为孟河村村史馆备用电源。此外,记者了解到,为了保障项目的顺利并网,通渭县供电公司将孟河村作为“获得电力”示范村,专门投入资金对孟河村电网进行升级改造,保障了全额消纳所发电力。合作开发模式助力乡村振兴如今在孟河村,四处可见屋顶上蓝晶晶的光伏板,源源不断将灿烂的阳光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财富。记者了解到,项目由正泰安能投资建设,提供设备、设计、安装、管理、运营、维护等全周期综合能源服务。项目建成后,每年发绿电220多万度,前20年每年为孟河村老百姓增加收入超5万元,为农户增加增收创收渠道,实现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正泰的这种业务模式叫合作开发模式,即由正泰出设备,老百姓出屋顶合作开发建设光伏电站,每年可以为一户老百姓增收、创收一千元以上。同时,正泰还在光伏电站所在县设立综合能源服务站,通过光伏产业投资帮助当地农民解决就业问题、实现农村闲置劳动力资源的盘活。这样合作开发光伏电站,对正泰而言,我们获得了一个相对合理的收益,同时也可以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加入乡村振兴行动中去,这是更有意义的。”卢凯说。近年来,正泰在孟河村的投入不止这一处。在浙江能源监管办协调下,浙江正泰、浙江芯能、浙江鸿禧等光伏企业在孟河村捐赠建设149.5kW光伏扶贫电站项目,电站建成后资产全部归孟河村村集体所有,采用全额上网的方式,可实现收益约7万元,为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保障。此前,在国家能源局的帮扶和协调下,孟河村还建成550千瓦村级光伏电站,成为村集体经济增收的“铁杆庄稼”,每年为村里增加收入46万元;三峡集团捐资300万元,进行道路硬化、安装太阳能路灯、购置垃圾箱……多家能源企业的助力下,村庄面貌焕然一新。“阳光红利”助力碳中和卢凯介绍,“零碳乡村”清洁能源综合示范项目年发电量相当于目前孟河村年用电量的3—4倍,可实现孟河村的碳中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零碳乡村”。作为国家重要组成部分,乡村减排、乡村碳中和将在国家实现“双碳”目标的进程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既着眼未来,也立足当下。构建零碳乡村需要大量应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据了解,和其他能源类型相比,分布式光伏不受土地开发限制、不受其他自然资源储备量的约束,可以便捷安装在居民自有屋顶和大型建筑屋顶之上,后续无需投入高额维护成本,是稳定、易获取的清洁能源。正泰集团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以乡村为单位,通过经济模式创新、整县规模化推进应用清洁能源,有利于整合资源集约开发,加速实现乡村能源结构转型,建设现代化的美丽乡村,同时可探索助力全国早日实现碳中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