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mFggfNY3e energy.huanqiu.comarticle《绿色能源站》为城市建筑智能运维提供理论支撑/eh6hgvooo/eh74d1umr/eh74dgf0e牟思南编者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为2021年重点任务之一。这也让节能优先、绿色低碳、主动创新的技术与模式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方向。远大能源利用管理有限公司(下称“远大能源”)认为,绿色能源站是能源行业发展的必然,是节能减排的必经之路,通过绿色能源站的建立和指引,才能真正实现能源的高效和健康发展。为绿色能源站更加智能化、标准化设计、建设、运营提供参考,特邀请行业专家学者,联合公司技术团队编写了《绿色能源站》一书(以下简称“该书”),并于2021年1月1日正式出版发行,为能源站的发展提供了新视角。围绕我国能源站建设,以及该书对于绿色能源站的概念界定与建设标准,环球网能源频道近日采访了远大能源技术工程部部长、《绿色能源站》主编谢吉平先生。环球网能源频道:《绿色能源站》一书出版的初衷是什么?谢吉平:从建筑能耗占比来看,中央空调能耗占到建筑能耗的40—60%,其中能源站空调设备、输配系统能耗更是占到中央空调能耗的80%以上,只有从根本上实现能源站能源利用绿色化,才有可能实现国家对绿色建筑逐年比例提高的要求,才能满足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发展的要求。远大于1992年开始研发生产溴化锂空调,发明了全球第一台直燃式溴化锂冷温水机组,机组效率、自动化水平及安全可靠性均处于全球领先水平。但通过深入调研,我们发现国内中央空调行业起步较晚,行业市场化、专业化水平整体偏低,尤其用户侧运维人员往往都是非专业人员进行开关机操作,不具备节能管理的能力,更谈不上节能控制及系统智能化建设。2006年开始采用中央空调系统托管模式,接管用户空调系统运维服务,对用户空调系统进行专业节能管理。2009年成立远大能源利用管理有限公司,专业从事中央空调合同能源管理业务,专注于中央空调系统节能投资、建设、设计、运营管理全链条服务。我们越来越感受到,当能源站变成一种产品时,对该产品的属性进行定义和规范就显得非常有必要。2016年,基于远大自身产品、技术、服务及国内外运营经验,我们发起了编写这本关于中央空调能源站建设运维方面的书,致力于总结和分享20多年来远大对设备管理及能源站运营的经验。希望这本书在分享远大国内外智能化、数字化、标准化能源站建设方面经验的同时,树立一个绿色能源站的概念和典范,让客户有可参考的评价维度。环球网能源频道:《绿色能源站》一书对于行业有何意义?谢吉平:目前在建筑节能管理及空调系统运营体系建设方面的书籍很少,国内设计、施工、运维相分离,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非常普遍,各环节因自身利益及知识、经验的短缺,空间与时间的隔离,往往导致运营环节是行业最难关注到、也最容易忽视的环节。本书最大的意义和亮点是对行业都比较漠视的能源站运营管理进行系统的总结和诠释。远大基于自身技术团队和运营团队多年的实践,全方位地对绿色能源站的设计、建设、运维进行阐述,尤其侧重运营管理及国外节能控制经验的总结,对于从事设计、控制及合同能源管理技术服务专业人员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另外本书提出了较多新的概念和多维度诠释绿色能源站建设的标准及要求。第一,首次提出绿色能源站概念,对能源站的类型及绿色能源站建设及内涵进行定义和介绍;绿色能源站是新时代供能用能的新形式,本书基于对远大技术、产品及国内外项目案例的介绍及信息技术发展的大背景,提出绿色能源站建设要求及标准,为能源站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第二,绿色能源站是远大先进制造和远大现代化服务深度融合的典范;是远大环保、节能理念的延续;是数字化、智能化应用于绿色能源站规划、设计、施工、运行全寿命期,实现能源经济效率、技术效率、无碳化率、无害化率、智慧化率的跨越式发展的保障;第三,由于绿色能源站使用的是多元的、环保的、清洁的、安全的多种复合能源,能源站供能系统是一项多元系统的复杂工程,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是多元输入和输出系统。远大能源利用管理有限公司采集了远大科技集团28年数亿平方米供能面积的能源站设备、系统设计、运行性能、能耗、环境的数据,同时率先提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全系统、全寿命周期的规划、设计和运行中,使远大绿色能源站成为数字化能源站,智慧化能源站及标准化能源站,真正到达了能源供需的安全、高效、环保、经济和舒适。环球网能源频道:目前国内尚无权威、统一、规范的关于绿色能源站的定义,那《绿色能源站》一书是怎么定义的?谢吉平:本书对绿色能源站的定义是指采用清洁和可再生能源为生活、生产提供高效、可持续的冷、热、电源的能源站,并通过智能化控制实现负荷自适应匹对及最优化控制,确保系统运行稳定,系统效率最大化,从而实现节约友好用能和可持续发展,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用能场所。该定义有三个“绿色化”、三个“导向转型”、四个“内涵”,以及一个运营评价:三个“绿色化”。即为规划和设计的绿色化;能源站建设的绿色化;全寿命周期运营维护的绿色化。三个“导向转型”。即为以低消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导向;以优质服务为导向;以合理的投入产出比为导向。四个“内涵”。即一是能不能构建出基于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基础设施体系的问题;二是能不能建立起可持续的运营模式的问题;三是能不能实现在经济上的可持续性;四是在运营人才支撑方面有没有可持续性。而关于绿色运营的评价,是基于全寿命周期来思考整个系统的构建,首先是基线建立——基线是绿色运营的结果参照标准;其次是指标体系建立,包括规划、建设、运营三个阶段。能否构建一个基于全寿命周期的绿色体系,是未来绿色运营的一个基本保障。我们希望“绿色能源站”不仅仅是一个书名或定义,而是一定要体现其深刻的内涵及价值,提到绿色一定会想到清洁和低碳。节能才是第一能源,才是绿色的真谛,也符合全球能源发展局势及未来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需要。环球网能源频道:下一步关于绿色能源站的评价标准制订,有什么建议?谢吉平:2019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绿色高效制冷行动方案》后,相关协会及单位就已经开始起草制定高效机房制冷标准的编制工作。目前远大已经完成《绿色能源站建维服务评价标准》的初稿,不出意外今年该标准将能够予以公示。绿色能源站相关系列标准一定是建立在现有国家标准基础之上,如《GBT17981-2007空气调节系统经济运行》、《GB50189-201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19577-2015冷水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T 50893-2013供热系统节能改造技术规范》、《GB51131-2016燃气冷热电联工程技术规范》等,其次会结合远大多年运营能源站的大数据基础,在原有规范的要求下,提出更高标准,符合节能优先、绿色低碳的要求。环球网能源频道:远大绿色能源站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经验,对行业有何借鉴?谢吉平:首先从规划上实现顶层设计,打破行业竖井,从能耗和能量本身出发,结合远大自身高效节能技术和管理服务标准,实现能量梯级利用,能尽其用,在系统层面达到优化;推动能源系统的数字化、去集中化和去碳化(3D),充分利用需求侧资源,把可再生能源和提高能效结合起来,实现区域节能。在设计方面,远大实现产品研发、设计、系统工程设计和运维管理全流程闭环,通过打破传统设计、施工、运营及售后单点作业模式,实现业务流上的同目标管理,充分发挥制造型、技术型合同能源管理企业优势,实现能源站规划、设计、施工、运维各环节的整体节能思维,同时融合互联网、大数据、智能控制技术,对各环节业务流,数据流,控制逻辑进行全面整合,打造立体服务体系。在运营方面,远大将运营管理方面的相关核心数据及能源站标准体系建设方面的经验进行公开和分享,对于相关企业尤其是新进入合同能源管理的企业及自我管理的客户,在能源站运营管理方面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及借鉴意义。同时本书重点对绿色能源站在数字化及智慧化建设方面从理论上给出大量参考数据及案例分析,为智能运维提供理论支撑,实现系统节流、开源和提效。环球网能源频道:关于绿色能源站建设,国际上有无成功经验可分享?谢吉平:国内外的绿色能源站各种类型均有,但不同之处是,国外绿色能源站规模偏小,能效较高,数字化、智慧化普遍,更重视顶层设计,而国内能源站系统大,数量多,在能效方面,热电联产持平、天然气分布式能源持平,数字化、智慧化尚在推广应用中,顶层设计不够充分,适用性较强。 最重要的是,国内外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导致观念差异。国外能源站建设比较重视前期规划和设计,设计单位设计人员设计权限很大,对设计方案具有绝对的主导权,因此在能源站规划阶段往往会充分对比各种用能方案,会结合当地的资源综合选择出最佳的设计方案。远大在国外很多项目都已经实现了无人化管理,这在国内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短期看,绿色能源站建设初投资巨大,但长远看,其带来的运行节能经济价值确是非常可观的,更重要的社会节能价值无法用经济价值能衡量,这也是我们在本书内提倡全寿命周期绿色能源站规划的重要原因。虽然国内与国外相比差距还很大,但我们相信只要在规划、设计阶段能够以能源站全生命期视角考虑问题,不断提升设计人员的节能意识和提升控制软硬件产品质量,我国的绿色能源站将有望很快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612315237048责编:罗薇环球网能源频道1612315237048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1a527593e1b843a57a40c1956bde722bu1.png{"email":"script_silent@huanqiu.com","name":"沉默者"}
牟思南编者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为2021年重点任务之一。这也让节能优先、绿色低碳、主动创新的技术与模式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方向。远大能源利用管理有限公司(下称“远大能源”)认为,绿色能源站是能源行业发展的必然,是节能减排的必经之路,通过绿色能源站的建立和指引,才能真正实现能源的高效和健康发展。为绿色能源站更加智能化、标准化设计、建设、运营提供参考,特邀请行业专家学者,联合公司技术团队编写了《绿色能源站》一书(以下简称“该书”),并于2021年1月1日正式出版发行,为能源站的发展提供了新视角。围绕我国能源站建设,以及该书对于绿色能源站的概念界定与建设标准,环球网能源频道近日采访了远大能源技术工程部部长、《绿色能源站》主编谢吉平先生。环球网能源频道:《绿色能源站》一书出版的初衷是什么?谢吉平:从建筑能耗占比来看,中央空调能耗占到建筑能耗的40—60%,其中能源站空调设备、输配系统能耗更是占到中央空调能耗的80%以上,只有从根本上实现能源站能源利用绿色化,才有可能实现国家对绿色建筑逐年比例提高的要求,才能满足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发展的要求。远大于1992年开始研发生产溴化锂空调,发明了全球第一台直燃式溴化锂冷温水机组,机组效率、自动化水平及安全可靠性均处于全球领先水平。但通过深入调研,我们发现国内中央空调行业起步较晚,行业市场化、专业化水平整体偏低,尤其用户侧运维人员往往都是非专业人员进行开关机操作,不具备节能管理的能力,更谈不上节能控制及系统智能化建设。2006年开始采用中央空调系统托管模式,接管用户空调系统运维服务,对用户空调系统进行专业节能管理。2009年成立远大能源利用管理有限公司,专业从事中央空调合同能源管理业务,专注于中央空调系统节能投资、建设、设计、运营管理全链条服务。我们越来越感受到,当能源站变成一种产品时,对该产品的属性进行定义和规范就显得非常有必要。2016年,基于远大自身产品、技术、服务及国内外运营经验,我们发起了编写这本关于中央空调能源站建设运维方面的书,致力于总结和分享20多年来远大对设备管理及能源站运营的经验。希望这本书在分享远大国内外智能化、数字化、标准化能源站建设方面经验的同时,树立一个绿色能源站的概念和典范,让客户有可参考的评价维度。环球网能源频道:《绿色能源站》一书对于行业有何意义?谢吉平:目前在建筑节能管理及空调系统运营体系建设方面的书籍很少,国内设计、施工、运维相分离,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非常普遍,各环节因自身利益及知识、经验的短缺,空间与时间的隔离,往往导致运营环节是行业最难关注到、也最容易忽视的环节。本书最大的意义和亮点是对行业都比较漠视的能源站运营管理进行系统的总结和诠释。远大基于自身技术团队和运营团队多年的实践,全方位地对绿色能源站的设计、建设、运维进行阐述,尤其侧重运营管理及国外节能控制经验的总结,对于从事设计、控制及合同能源管理技术服务专业人员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另外本书提出了较多新的概念和多维度诠释绿色能源站建设的标准及要求。第一,首次提出绿色能源站概念,对能源站的类型及绿色能源站建设及内涵进行定义和介绍;绿色能源站是新时代供能用能的新形式,本书基于对远大技术、产品及国内外项目案例的介绍及信息技术发展的大背景,提出绿色能源站建设要求及标准,为能源站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第二,绿色能源站是远大先进制造和远大现代化服务深度融合的典范;是远大环保、节能理念的延续;是数字化、智能化应用于绿色能源站规划、设计、施工、运行全寿命期,实现能源经济效率、技术效率、无碳化率、无害化率、智慧化率的跨越式发展的保障;第三,由于绿色能源站使用的是多元的、环保的、清洁的、安全的多种复合能源,能源站供能系统是一项多元系统的复杂工程,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是多元输入和输出系统。远大能源利用管理有限公司采集了远大科技集团28年数亿平方米供能面积的能源站设备、系统设计、运行性能、能耗、环境的数据,同时率先提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全系统、全寿命周期的规划、设计和运行中,使远大绿色能源站成为数字化能源站,智慧化能源站及标准化能源站,真正到达了能源供需的安全、高效、环保、经济和舒适。环球网能源频道:目前国内尚无权威、统一、规范的关于绿色能源站的定义,那《绿色能源站》一书是怎么定义的?谢吉平:本书对绿色能源站的定义是指采用清洁和可再生能源为生活、生产提供高效、可持续的冷、热、电源的能源站,并通过智能化控制实现负荷自适应匹对及最优化控制,确保系统运行稳定,系统效率最大化,从而实现节约友好用能和可持续发展,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用能场所。该定义有三个“绿色化”、三个“导向转型”、四个“内涵”,以及一个运营评价:三个“绿色化”。即为规划和设计的绿色化;能源站建设的绿色化;全寿命周期运营维护的绿色化。三个“导向转型”。即为以低消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导向;以优质服务为导向;以合理的投入产出比为导向。四个“内涵”。即一是能不能构建出基于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基础设施体系的问题;二是能不能建立起可持续的运营模式的问题;三是能不能实现在经济上的可持续性;四是在运营人才支撑方面有没有可持续性。而关于绿色运营的评价,是基于全寿命周期来思考整个系统的构建,首先是基线建立——基线是绿色运营的结果参照标准;其次是指标体系建立,包括规划、建设、运营三个阶段。能否构建一个基于全寿命周期的绿色体系,是未来绿色运营的一个基本保障。我们希望“绿色能源站”不仅仅是一个书名或定义,而是一定要体现其深刻的内涵及价值,提到绿色一定会想到清洁和低碳。节能才是第一能源,才是绿色的真谛,也符合全球能源发展局势及未来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需要。环球网能源频道:下一步关于绿色能源站的评价标准制订,有什么建议?谢吉平:2019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绿色高效制冷行动方案》后,相关协会及单位就已经开始起草制定高效机房制冷标准的编制工作。目前远大已经完成《绿色能源站建维服务评价标准》的初稿,不出意外今年该标准将能够予以公示。绿色能源站相关系列标准一定是建立在现有国家标准基础之上,如《GBT17981-2007空气调节系统经济运行》、《GB50189-201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19577-2015冷水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T 50893-2013供热系统节能改造技术规范》、《GB51131-2016燃气冷热电联工程技术规范》等,其次会结合远大多年运营能源站的大数据基础,在原有规范的要求下,提出更高标准,符合节能优先、绿色低碳的要求。环球网能源频道:远大绿色能源站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经验,对行业有何借鉴?谢吉平:首先从规划上实现顶层设计,打破行业竖井,从能耗和能量本身出发,结合远大自身高效节能技术和管理服务标准,实现能量梯级利用,能尽其用,在系统层面达到优化;推动能源系统的数字化、去集中化和去碳化(3D),充分利用需求侧资源,把可再生能源和提高能效结合起来,实现区域节能。在设计方面,远大实现产品研发、设计、系统工程设计和运维管理全流程闭环,通过打破传统设计、施工、运营及售后单点作业模式,实现业务流上的同目标管理,充分发挥制造型、技术型合同能源管理企业优势,实现能源站规划、设计、施工、运维各环节的整体节能思维,同时融合互联网、大数据、智能控制技术,对各环节业务流,数据流,控制逻辑进行全面整合,打造立体服务体系。在运营方面,远大将运营管理方面的相关核心数据及能源站标准体系建设方面的经验进行公开和分享,对于相关企业尤其是新进入合同能源管理的企业及自我管理的客户,在能源站运营管理方面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及借鉴意义。同时本书重点对绿色能源站在数字化及智慧化建设方面从理论上给出大量参考数据及案例分析,为智能运维提供理论支撑,实现系统节流、开源和提效。环球网能源频道:关于绿色能源站建设,国际上有无成功经验可分享?谢吉平:国内外的绿色能源站各种类型均有,但不同之处是,国外绿色能源站规模偏小,能效较高,数字化、智慧化普遍,更重视顶层设计,而国内能源站系统大,数量多,在能效方面,热电联产持平、天然气分布式能源持平,数字化、智慧化尚在推广应用中,顶层设计不够充分,适用性较强。 最重要的是,国内外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导致观念差异。国外能源站建设比较重视前期规划和设计,设计单位设计人员设计权限很大,对设计方案具有绝对的主导权,因此在能源站规划阶段往往会充分对比各种用能方案,会结合当地的资源综合选择出最佳的设计方案。远大在国外很多项目都已经实现了无人化管理,这在国内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短期看,绿色能源站建设初投资巨大,但长远看,其带来的运行节能经济价值确是非常可观的,更重要的社会节能价值无法用经济价值能衡量,这也是我们在本书内提倡全寿命周期绿色能源站规划的重要原因。虽然国内与国外相比差距还很大,但我们相信只要在规划、设计阶段能够以能源站全生命期视角考虑问题,不断提升设计人员的节能意识和提升控制软硬件产品质量,我国的绿色能源站将有望很快达到国际先进水平。